作物缺肥图解
临沂联农给你介绍植物缺肥的生理表现:
氮(N)的生理作用:氮元素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成分。叶绿素又是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的关键。缺乏氮元素叶绿素的数量就会减少,叶色退绿浅黄,光合作用减弱,光合产物减少。
植物缺氮症状:作物缺氮的显著特征是植株下部叶片首先褪绿黄化,然后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缺氮不仅影响产量,而且使产品品质也明显下降。供氮不足致使作物产品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维生素和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也相应地减少。
磷(P)的生理作用:磷对细胞分裂和开花结实起重要作用。对提高抗逆性(抗病、抗寒、抗旱)有良好作用。促进根系发育,特别是促进侧根和细根的生长。加速花芽分化,提早开花和成熟。
植物缺磷症状:植株生长发育受阻,分枝少,矮小,叶片出现暗绿色或紫红色斑点,茎杆呈紫红色,失去光泽。
钾(K)的生理作用:在植物体内的含量超过P,高产作物中还超过N,主要以离子状态存在,是生物体内很多酶(60多种)的活化剂,是构成细胞渗透势的重要成分,调节气孔的开闭,促进光合磷酸化,促进同化物的运输。
植物缺钾症状:叶尖或叶缘发黄,变褐、焦枯似灼烧状,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点或斑块,但主脉附近仍为绿色。
植物缺钾实例:
钙(Ca)的生理作用:钙是细胞壁胞间层果胶钙的成分;与细胞分裂有关;稳定生物膜的功能;可与有机酸结合为不溶性的钙盐而解除有机酸积累过多时对植物的危害;少数酶的活化剂。
植物缺钙症状:顶芽、侧芽、根尖等分生组织易腐烂死亡,叶尖弯钩状,并相互粘连,干烧心、筋腐、脐腐等。
植物缺钙实例:
临沂联农
1978年,中国“增产菌之父”陈延熙提出“植物生态病理学”理论;
1990年,中国农业大学 梅汝鸿教授开创“植物微生态学”体系;
在“植物生态病理学”理论和“植物微生态学”体系指导下,所有产品均满足6大特性:
亲和性 纯菌性 复配性
专一性 适应性 地域性
- 上一条微生物菌剂和微生物菌肥的区别
- 下一条生物技术引领农业发展